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877章 三年(1/3)

    李长生与李玄都师徒二人,自林间拜师那日起,便卸下了固定目的地的束缚,选择浪迹天涯。

    他们不设归期,不问终点,只循着天地间的灵气脉络与妖兽踪迹前行。

    这三年里,他们的足迹遍布崇山峻岭、戈壁荒原、水乡泽国,从朔风凛冽的北方雪原,到湿热瘴气的南方雨林

    斩妖除魔的同时,李玄都的剑术与修为,也在一次次生死磨砺中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成长,心境更是从最初的惶恐不安,沉淀为如今的沉稳坚毅。

    出发后的第一个月,他们踏入了南方一片名为“迷雾沼泽”的险地。

    沼泽上空常年弥漫着灰紫色的瘴气,阳光难以穿透,瘴气吸入体内,便会如同附骨之疽般扰乱灵气运转,轻则浑身乏力,重则经脉错乱。

    水下更是危机四伏,不仅有能瞬间将人拖入淤泥的噬人水蛭,更潜藏着无数体长数丈的毒蛟。

    初入沼泽时,李玄都还因对环境过于生疏,只顾着警惕前方的瘴气,没留意脚下腐叶下的动静

    一条通体青黑的毒蛟突然从淤泥中窜出,锋利的蛟鳞如同刀刃,瞬间在他左臂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。

    黑色的毒液顺着伤口迅速蔓延,不过数息时间,李玄都的半边身子便失去了知觉,手中的混沌陨铁剑险些脱手。

    “凝神静气,以自身灵气为引,压制并净化毒液。”

    李长生并未立刻出手相助,而是站在不远处的一块枯木上。

    李玄都强忍着左臂传来的剧痛与麻痹感,踉跄着后退两步,靠在一根半朽的树干上,按照师父的指引盘膝坐下。

    他双手结出简单的静心印,闭上眼睛,低声诵读起《道德经》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……”

    道音在潮湿的沼泽中缓缓回荡,如同清泉流淌过石涧,淡白色的道韵从他体内缓缓溢出,萦绕在周身。

    起初,这道韵如同微弱的烛火,在瘴气与毒液的侵蚀下摇摇欲坠,可随着李玄都心神愈发专注,道韵渐渐变得浓郁,如同温柔的溪流,顺着经脉缓缓流淌,一点点包裹住正在扩散的黑色毒液。

    毒液如同顽固的藤蔓,死死缠绕着灵气,试图继续侵蚀经脉。

    李玄都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,牙关紧咬,不断催动道韵与灵气,与毒液展开拉锯。

    约莫半个时辰后,道韵终于占据上风,毒液开始被一点点稀释、净化,最终化作黑色的浊液,顺着伤口缓缓排出体外。

    当最后一丝毒液被清除时,李玄都长长舒了一口气,虚弱地瘫坐在地上,左臂的伤口虽仍在疼痛,却已恢复了知觉。

    此时,李长生才缓步走来,捡起一根树枝,在地面上清晰地画出毒蛟的形态与结构:“这类毒蛟常年潜伏在淤泥中,靠感知震动捕猎,你此前的步伐过重,才会暴露踪迹。

    它的七寸并非在脊背,而是藏在腹下的软鳞处,那里没有坚硬的蛟鳞保护,是致命弱点。

    下次应对时,你需借助沼泽中的腐木、枯藤为支点,脚步放轻,侧身劈剑,同时避开它的獠牙与能击碎岩石的尾鞭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三日,李玄都每日都在沼泽中与毒蛟周旋。

    第一天,他屡屡因步法不稳被毒蛟察觉,数次被尾鞭扫中,后背、小腿添了不少新伤;

    第二天,他牢记师父的指点,学会了借助腐木灵活躲闪,却在寻找毒蛟弱点时,因剑招不够精准,只斩中了毒蛟的腹部,未能致命,反被激怒的毒蛟追得狼狈逃窜;

    到了第三日傍晚,当又一条毒蛟从淤泥中朝他扑来时,李玄都眼神一凝,脚下踩着师父教过的“踏雪步”,身形轻盈如蝶,借助一根半露的腐木轻轻一跃,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。

    他双手紧握混沌陨铁剑,将灵气与道韵缓缓注入剑身,剑身上泛起淡淡的金光。

    在靠近毒蛟的瞬间,李玄都手腕一转,剑尖精准地劈向毒蛟腹下的软鳞处。

    “铮”的一声清脆剑鸣,剑光闪过,毒蛟的尸体重摔在沼泽中,溅起一片黑水与腐泥。

    李长生站在远处的枯木上,看着少年收剑时沉稳的背影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。

    这一次,李玄都不仅学会了如何应对毒蛟这类特殊妖兽,更重要的是,他懂得了在危急时刻将道韵与剑术结合,学会了在失败中总结经验——这比单纯斩杀一头妖兽,更能促进他的成长。

    一年后,师徒二人一路向北,来到了“苍狼荒原”。

    这片荒原广袤无垠,黄沙漫天,昼夜温差极大,白日烈日炎炎,夜晚寒风刺骨,不仅有成群的三阶“沙狼”出没,更有四阶的“荒原巨蜥”与五阶的“裂地熊”盘踞。

    裂地熊身形如同小山般庞大,浑身覆盖着如同钢铁般坚硬的棕色皮毛,寻常刀剑根本无法伤其分毫,它蒲扇大的熊掌拍在地面上,能引发轻微的震动,甚至裂开数尺深的沟壑,威力惊人。

    一日清晨,师徒二人正在一处避风的土坡下休整,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狼嚎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