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家收回家的稻谷需要脱粒,晾晒,前后院子里都晾晒着稻谷。
楚奶奶特意留下老院子没晒稻谷,妯娌三人又住回原来的房间。
老院子里的空地上晾晒着蘑菇,这是王嬷嬷带着厨房的两位婶子去山上采回来的。
十天后,家里的稻谷收获晾晒好,楚二伯带着雇佣的李家村十二人去了庄子上。
赵家田庄稻田里,张大旺和王柱他们大小九人已经在稻田里割稻谷了。
楚二伯看到庄子上的院子里已经有晾晒的稻谷后,满意点头,马不停蹄的带着十二人便下了田。
人多力量大,收割到一半时,赵家村的赵村长找来,看到已经开始收割了,便没好意思上前询问。
准备回去时,楚二伯听到张大旺喊他,才发现赵村长过来,一路小跑着过来,高声喊道:
“赵村长,赵大叔,等一下。”
话落,已经跑出了稻田,走在小路上缓步走来,嘴角含笑的招呼着:
“赵大叔,走,咱们去那边棚子下坐一会。”
赵村长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着答应:
“好好好!”
两人坐下后,楚二伯倒上一碗水,放到赵村长面前的桶盖上,随后自己又倒上水,喝了一口,直接问道:
“赵大叔,你们村里收完稻谷了吗?”
赵村长连忙点头,笑着答应道:
“刚收完。”
楚二伯爽快的问道:
“那还出来做工吧?我这里正是需要人的时候。”
赵村长连忙点头同意,说道:
“好,我让他们过来帮忙。”
楚二伯连忙说道:
“好好,不过今天让他们先忙好自己的事。”
缓口气,接着说:
“明天早上还是老时间老地点集合,接下来可就没时间让他们休息了,必须要我们这里收获完成了,才能回去休息。”
赵村长连忙点头,笑着接话保证道:
“没问题,你放心,你应该知道他们干活的情况的。”
随后迟疑的问道:
“正之啊,叔家有个儿子已经有十六岁了,可以过来干活吗?”
又是保证道:
“你放心,他干活还行,本来去年秋收时他要过来的,家里人不放心他干活的情况,就没好意思问你。现在干活绝对没问题了。”
楚二伯点头同意,直言道:
“没问题,村里有不想过来的可以换人,要是有想加入过来的,还是要看看干活的情况,再做决定的!”
赵村长笑容满面的满口答应。
次日早上,依旧阳光明媚,赵家村来了二十多个人,打过招呼后,就到稻田帮忙收割稻谷。
楚二伯安排田妞妯娌二人和顾大丫在庄子上做饭,再烧水送到田里来。
王齐带着两个孩子来回跑着帮忙传话。
三天后,粮仓后院晒满了脱粒后的稻谷粒,门外还有十来个人在忙着给稻谷脱粒。
此时,庄子门口传来“咚咚咚”的敲门声,王齐连忙去开门,身后的张小丫和张小狗跟着过来。
门外,赵衙役看到是一个孩子开的门,问道:
“你家东家在吗?”
王齐恭敬的回答道:
“赵大人,请进!”
依旧恭敬道:
“我家东家在后院看着他们干活呢,我去请他过来。”
赵衙役连忙摇手,道:
“你带我过去吧!”
进门时,看了一眼呆愣在一旁的两个孩子,没有在意,跟在王齐身边,二人去了后院。
王齐回来关门时,两个孩子还在那里站着,一动不动。
王齐只好抱起张小狗,拉着张小丫的衣袖进了院子,喊来张小丫的娘过来看孩子。
两个孩子被自己娘亲抱着,渐渐缓过神来不说话,只是紧紧搂着娘亲不撒手。
后院,楚二伯知道赵衙役的来意后,直接说道:
“还要麻烦赵大人再找来一些人来帮忙。”
赵衙役点头,指着大门外说道:
“走,咱们去那边聊。”
随后两人出了门,赵衙役直接说道:
“董大人的意思是,让你们先自己开始挖红薯,他已经去上折子,禀报一下,京城是否还需要收购,如果传来旨意需要,那就找人过来帮忙收获,万一不需要了,那董大人的意思是县衙收购,然后再发给下边的村民做良种。”
随即,赵衙役压低声音说道:
“董大人的意思是,京城是会收购的,就是不知道需要多少了,你要做好准备!”
楚二伯点头答应,感激道:
“那就谢谢赵大人了。”
随后,楚二伯从衣袖里拿出一两碎银放到赵衙役手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