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896章 洸府河桥下的子夜哭声(2/2)

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这件事之后,再也没人敢轻易去桥洞探险。而关于哭声的来历,河边一位年过八旬的张老太道出了一段尘封的往事。张老太年轻时是河边有名的接生婆,经她手接生的孩子没有上百也有八十,说起三十多年前的那件事,她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,声音也低沉了许多。

    那是1960年的冬天,比往年都要寒冷。河边住着一对年轻夫妇,丈夫叫陈根生,是个搬运工,妻子叫李秀莲,长得清秀文静。两人结婚三年才怀上孩子,本来是天大的喜事,可没想到生产时却出了意外。李秀莲的胎位不正,从凌晨折腾到深夜,才勉强生下一个男婴,可孩子生下来就没了呼吸,是个死胎。更糟糕的是,李秀莲产后大出血,当时医疗条件差,村里的医生束手无策,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的气息越来越弱。

    陈根生急得直掉眼泪,守在床边紧紧握着妻子的手。李秀莲弥留之际,眼睛一直盯着襁褓中的孩子,嘴里反复念叨着“我的娃,我的娃”。夜深人静时,李秀莲突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挣脱了陈根生的手,抱着孩子踉踉跄跄地冲出了家门。陈根生赶紧追出去,可外面漆黑一片,只听到洸府河方向传来“扑通”一声响。等他赶到河边时,早已不见妻子和孩子的踪影,只有冰冷的河水在夜色中翻涌。

    张老太说,李秀莲投河的地方,就在如今那座石拱桥的桥洞底下。“那姑娘命苦啊,生前最盼着有个孩子,到死都抱着娃不放。”张老太叹了口气,“从那以后,一到阴雨天或者月色不好的夜晚,河边就总有人听到哭声,只是那时候桥还没修,大家没太在意。后来建了桥,哭声就集中在桥洞底下了,想来是她还在找自己的孩子吧。”

    这个传说传开后,洸府河桥洞的子夜哭声有了更令人唏嘘的解释。有人说,李秀莲的怨气太重,被困在桥洞底下无法转世;也有人说,她只是太想念孩子,每到深夜就会出来寻找。渐渐地,河边的居民每到傍晚就早早回家,没人再敢在子夜过后靠近那座桥。后来,社区在桥洞旁边装了几盏大功率的路灯,整夜亮着,哭声似乎少了一些,但仍有晚归的人说,在风声和水声中,偶尔还是能听到隐约的啼哭。

    如今几十年过去,洸府河两岸早已高楼林立,曾经的渔民棚屋变成了整洁的居民小区,纺织厂也改成了文创园。可关于桥洞子夜哭声的传说,依然在济宁人口中流传。年轻一代大多只当是老一辈编的故事,可那些亲历过的老人,每次提起那座桥,眼神里还是会闪过一丝敬畏。或许,洸府河的流水会带走岁月的痕迹,但那位母亲的执念,却像河底的鹅卵石,沉淀在时光里,偶尔在寂静的子夜,发出一声令人心碎的呼唤。而那声哭声,也成了济宁人心中一份特殊的记忆,提醒着人们,在这座城市的繁华背后,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悲喜与牵挂。

    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