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887章 威海黄海幽灵船?雾中的漂泊亡魂(2/2)

“威远”舰是福建船政局造的炮舰,舰长林颖启是个硬骨头,船沉的时候还在指挥士兵反击;知道了那七个水兵里有个叫陈小虎的,才十九岁,家里还有个没过门的媳妇;知道了海战结束后,当地渔民偷偷捞起过不少烈士的遗体,埋在海边的山坡上,因为怕日军发现,连墓碑都没敢立。

    2003年,威海市建海战纪念馆,工作人员来村里征集文物,李大爷把那枚铜钱捐了出去。馆长拿着铜钱看了半天,说铜钱边缘的锈迹里有木屑成分,和“威远”舰的船板材质一致,应该是水兵随身携带的遗物。开馆那天,李大爷特意去了,看见铜钱被放在玻璃柜里,旁边配着“威远舰水兵遗物”的说明,还有一张复原的“威远”舰图。站在玻璃柜前,他仿佛又看见了那艘雾中的木船,白帆飘动,七个蓑衣身影静静地躺在甲板上,像是在等待有人告诉他们,战争结束了,回家了。

    如今李大爷已经八十岁了,再也不能出海了,每天就在海边的礁石上坐着,看潮起潮落。小海长大了,成了一名海洋考古队员,经常去黄海海域勘探沉船遗址。去年秋天,小海回来跟他说,在“威远”舰沉没的位置发现了一艘木质沉船的残骸,船板上有藤壶的痕迹,还找到了半件腐烂的蓑衣。

    “爷爷,那应该就是你看见的幽灵船吧。”小海说,“专家说那是艘仿制的‘威远’舰模型,可能是民国时期有人为了纪念烈士做的,后来遇到风暴沉了,因为洋流的原因,每逢雾天就会被推到浅海区域。”李大爷没说话,只是望着远处的海雾。他知道小海是想让他安心,可他心里清楚,有些东西不是模型能解释的——那枚铜钱的凉意,小海的高烧,还有雾里传来的“吱呀”声,都是真的。

    今年清明,李大爷和小海去了海边的烈士陵园,那里新立了七个无名墓碑,是根据“威远”舰的记载为那七个水兵立的。李大爷把带来的菜窝头放在墓碑前,又烧了三炷香,轻声说:“孩子们,回家了,不用再漂了。”那天下午,海面上起了薄雾,李大爷隐约看见远处有艘木船驶过,白帆洁白如新,船板光滑,没有一丝藤壶痕迹,船上似乎有七个身影站着,朝着岸边挥手。

    雾散了,船也不见了,只留下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面。李大爷笑了,摸了摸口袋里空着的红布包——那枚铜钱虽然捐了,但他总觉得,有什么东西已经留在了心里,留在了这片承载着悲壮与思念的黄海之中。或许所谓的幽灵船,从来都不是什么恐怖的存在,只是那些漂泊的亡魂,在等待一个被铭记的瞬间,等待有人告诉他们,祖国强大了,他们可以安息了。

    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