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576章 顾砚之护犊之心(2/3)

我愿意相信。”

    顾延舟紧随其后。

    两人并肩前行,身后纸鹤成群飞舞,守护如昔。越往深处,水压越大,意识却越清明。他们看到童年的小雨在实验室画画,看到年轻的星澜熬夜撰写报告,看到顾延舟在婚礼当天紧张地整理领带,也看到自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名字时,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。

    “你还记得那天吗?”小雨忽然问。

    “记得。”他声音沙哑,“你说‘我们之间只剩下责任了’。我说‘那就继续履行责任’。我以为那是成熟,其实是懦弱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是怪你。”她停下脚步,转身面对他,“我是怪我自己。我以为离开就能切断伤痛,结果只是把伤口藏得更深。直到‘初愿’让我听见那些声音??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挣扎。”

    他看着她,眼中翻涌着十年积压的情绪。“如果我能早一点懂,是不是就不会失去你?”

    “你没失去我。”她伸手,轻轻抚过他眉间那道因常年皱眉形成的细纹,“我只是去了你能看见我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前方,宫殿大门缓缓开启。

    门内并非殿堂,而是一片无垠的镜面平原,每一寸地面都映照出不同的时空片段??有人拥抱,有人告别,有人沉默相望,有人痛哭失声。中央矗立着一座石碑,上面刻着一行字:

    > **“此处埋葬的,不是技术,而是人类遗忘已久的本能:共情。”**

    小雨走上前,将最后一张素白方笺放入碑心凹槽。光芒暴涨,整个“镜渊”开始共振。十七万名志愿者的意识汇聚成一条光河,注入碑体。紧接着,全球三千七百个“共鸣节点”同时亮起,信号穿越国界、语言、阶层,形成一张覆盖地球的情感网络。

    【系统升级完成】

    【“同行计划”正式脱离中央架构】

    【分布式共情网络“心锚链”启动】

    【所有节点获得自主传播权】

    “这意味着……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一场‘倾听行动’?”林晚在岸边惊呼。

    “意味着爱不再需要许可。”小雨轻声说。

    顾延舟站在碑前,忽然单膝跪地,从贴身口袋取出一本泛黄的手稿副本??正是他在维尔德村找到的《共情原型体发育观察日志》。他翻开最后一页,在空白处提笔写下:

    > **“致小雨:

    > 我曾以为掌控一切才是强大,

    > 直到我学会低头倾听。

    > 你不是我的过去,

    > 是我余生想要成为的光。”**

    墨迹干涸刹那,整本手稿化作万千光点,升腾而起,融入“镜渊”穹顶。随即,一道全新的指令自系统核心生成,通过“心锚链”传向全世界:

    > 【新任务发布:#1025

    > 主题:说出那句未曾说出口的话

    > 参与方式:任何形式,任何对象

    > 目标:让至少一人听见并回应】

    消息发出三分钟后,第一份反馈抵达。

    来自西伯利亚一所偏远小学。一名教师录制视频:班上最孤僻的孩子主动走到讲台前,对着全班说:“妈妈走之前,我没来得及告诉她我很爱她。但现在我想让大家知道,我不讨厌她丢下我,我只是很想她。”

    五分钟后,第二条。

    南非开普敦监狱。一名服刑二十年的男子给邻居写信:“当年火灾那天,是我偷偷拿走了你家的灭火器。我一直不敢说,怕坐牢。现在我宁愿多关几年,也不想你继续误会是你疏忽害死家人。”

    十分钟内,上万条回应涌入平台。

    有人向暗恋十年的同事表白;有人给多年未联系的父亲拨通电话;有人在社交媒体公开道歉多年前网络暴力的受害者……每一个声音都像一颗星子点亮夜空,而“心锚链”则默默记录、传递、放大,不加评判,只求连接。

    小雨靠在石碑旁,疲惫却满足。

    顾延舟递来一件外套,顺势坐在她身边。“接下来呢?”他问。

    “等。”她说,“等足够多的人开始习惯倾听,习惯表达,习惯原谅。然后,这个世界或许就不需要‘镜渊’了。”

    他侧头看她,忽然笑了。“你知道吗?母亲笔记里写过一句话,我一直不懂,现在才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哪一句?”

    “她说:‘真正的治愈,不是让人忘记伤痛,而是教会他们在伤痛中依然能去爱。’”

    小雨静静望着他,良久,轻声道:“那你现在……还能爱吗?”

    他没有立刻回答。

    而是从怀里取出一只崭新的纸鹤??这次是他亲手折的,折痕歪斜,却不敷衍。他打开翅膀,在内侧写下三个字:

    **“能,你。”**

    然后递给她。

    小雨接过,指尖微颤。她将纸鹤贴近心口,闭上眼睛。片刻后,她睁开眼,眸中清亮如初。

    “跟我来。”她说。

 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