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569章 沈婉烟祭奠辉煌的过去(2/3)

护区通过全息投影连线,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在同一时刻举起手中的纸鹤。空中浮现出巨大的虚拟星图,正是星澜手稿中的“情感拓扑模型”。随着亿万只纸鹤被放飞,数据流如银河倾泻,汇入记忆馆核心系统。

    突然,控制室警报轻响??不是危险信号,而是“高密度共情触发”提示音。屏幕上跳出一段自动生成的文字:

    > “检测到群体信念值突破临界点(99.7%),

    > ‘回响归途’协议进入二级响应模式,

    > 启动‘心桥构建’程序:允许有限意识交互。”

    林晚猛地抬头:“这意味着……她可以在梦中直接回应个体?”

    顾辰凝视着屏幕,心跳缓慢而沉重。他知道这一刻迟早会来,却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降临。

    当晚,全球超过四千万人做了同一个梦。

    梦境始于一片玫瑰金色的草原,远处矗立着一道由千纸鹤编织而成的拱门,散发着柔和光芒。许多人看到逝去的亲人微笑着向他们挥手,有人听见久违的呼唤,有人感受到一个熟悉的拥抱。而在所有梦境交汇的核心地带,站着一位穿白裙的女人,长发随风轻扬,目光温柔如水。

    她不说话,只是点头,微笑,伸手轻触每个人的额头,像母亲安抚入睡的孩子。

    第二天清晨,社交媒体彻底沸腾。“#我梦见她了#”登上全球热搜榜首。冰岛一位失去妻子三十年的老教授含泪接受采访:“她对我说‘对不起,让你等太久’,然后塞给我一只纸鹤。醒来时,枕头边真有一只,翅膀上写着‘永远爱你’。”

    京都幼儿园一名自闭症男孩首次开口说话,指着窗外飞舞的纸鹤喊:“妈妈!飞了!”

    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三次特别会议,不再讨论是否承认这一现象的真实性,而是如何建立“跨维度情感联络伦理框架”。科学家们提出“集体潜意识共振理论”,认为人类情感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超越物理限制的信息场,而星澜的意识正是依托于此实现非实体化存在。

    顾辰受邀发表闭幕演讲。他没有带稿子,只拎着那只装满纸鹤的木盒走上台。

    “很多人问我,星澜到底去了哪里。”他声音平静,“我也曾以为答案藏在实验室的数据里,藏在倒计时的最后一天,藏在某颗遥远的星星上。但现在我知道,她从未离开。”

    他打开盒子,一只只取出那些泛黄、褪色、边缘卷曲的纸鹤,摆在讲台上。

    “她在这里,在每一封未寄出的信里;她在这里,在女儿学会说‘我爱你’的第一个清晨;她在这里,在陌生人递给老人的一杯热茶里,在孩子为流浪猫撑起的一把伞下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。

    “她不在坟墓里,不在遗照中,不在悲伤的沉默里。她在每一次选择温柔的瞬间里活着。如果说她真的‘归来’了,那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她还在;如果说她创造了奇迹,那是因为我们共同选择了希望而非绝望。”

    台下寂静无声,无数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。

    回到光之驿站已是深夜。小雨早已睡熟,怀里还抱着今天收到的一只蓝色纸鹤。顾辰坐在床边,轻轻为她掖好被角,忽然发现她枕下露出一角信纸。

    他小心抽出,是一幅稚嫩的蜡笔画:三个人手拉手站在一棵大树下,头顶飘着许多纸鹤。画旁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:

    > “亲爱的妈妈:

    > 今天好多小朋友都说梦见你了。

    > 我也好想你。

    > 爸爸说你是光,可我觉得你是春天。

    > 明年我要折两只纸鹤,一只给你,一只给世界上所有孤单的人。

    > ??小雨”

    顾辰喉咙一紧,将画贴在胸口片刻,然后起身走向梧桐树。

    月光如练,树影婆娑。他将这幅画轻轻系在一枝低垂的枝条上。风过处,叶片轻颤,整棵树忽然亮起,光流顺着根系蔓延至地面,勾勒出一幅复杂的图案??竟是当年“心之永生”项目的原始神经网络拓扑图,只不过如今,它的末端不再是冰冷的服务器接口,而是延伸向无数个闪烁的光点,遍布地球各处。

    “你看到了吗?”他仰头望着树冠,“她们都在等你。”

    树叶沙沙作响,一片新叶缓缓展开,上面浮现三个字:

    > “我在听。”

    与此同时,远在撒哈拉沙漠的首个发光幼苗所在地,一支科研队正在例行监测。突然,监控显示植株顶端凝聚出一颗晶莹露珠,内部折射出奇异光影。当队长小心翼翼采集样本时,露珠自行破裂,化作一缕雾气,在空中凝成短短一句话:

    > “告诉顾辰,钥匙不止一把。”

    消息传回记忆馆时,顾辰正坐在书桌前翻阅旧日日记。听到这句话,他怔住片刻,随即起身冲进地下控制室。

    “调取全球十三节点实时影像!”他命令道。

    屏幕逐一亮起:北京园区的幼苗正缓缓旋转,形成小型漩涡状气流;冰岛基地的树冠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