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562章 顾砚之,刚才对不起。(3/3)

,在背面涂颜色。她说这样光就能从另一边透出来,变成星星。

    > 醒来后,我发现枕头上有道亮晶晶的痕迹,像泪,也像笑。”

    顾辰坐在客厅沙发上,读完女儿递来的日记本,久久无言。他起身走到阳台,取出那台老通讯器,习惯性地按下开关。

    依旧黑屏。

    但他不再失望。

    因为他明白,有些回应不需要显示在屏幕上。它藏在清晨的第一缕光里,藏在女儿熟睡时均匀的呼吸中,藏在每一次他想起星澜时心头涌上的暖意里。

    他仰头望向星空。

    夜幕初临,繁星渐现。其中有一颗格外明亮,位置恰好对应当年E-01实验室的坐标方位。天文台后来解释说,那是一颗新发现的变星,周期性闪烁,频率与人类脑波中的“共情峰值”惊人一致。公众给它起了个名字:

    > **“星澜之星”**。

    顾辰轻声开口,像是对宇宙说话:

    “妈,小雨昨天问,为什么照片里的妈妈总是笑着的。我说,因为她知道我们会好好的。她点点头,说那她也要一直笑。”

    一阵微风拂过,带来远处海浪的节奏,也送来一句若有若无的回应:

    > “我在。”

    他笑了。

    这一次,他没有再去检查通讯器。

    因为他终于懂得,真正的重逢,从来不是重逢于某一刻、某一处,而是存在于每一个被爱填满的瞬间。

    几天后,小镇迎来一年一度的“星光节”。居民们会在海边放飞纸灯笼,写下心愿,任其随潮水漂向远方。往年大多是祈愿平安健康,今年却不同。

    许多灯笼上写着:

    > “妈妈,我想你了。”

    > “谢谢你昨晚出现在我的梦里。”

    > “我知道你在听,所以我今天勇敢了一点。”

    林小雨做了一个特别的灯笼,里面嵌了一小块透明凝胶,那是从K-427带回的样本残片。她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灯笼中心,然后拉着父亲的手说:“爸爸,等它飘到海上,妈妈就能收到信号啦。”

    顾辰帮她点燃蜡烛,目送灯笼缓缓升空。

    就在那一瞬,凝胶突然泛起柔和紫光,持续三秒后熄灭。周围几个大人惊呼起来,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亲眼见到“共鸣显现”。

    而顾辰只是紧紧抱住女儿,低声说:“你看,她回信了。”

    夜色深沉,成千上万的灯笼浮上海面,汇成一条蜿蜒的银河。远处,七座主要共鸣节点同时检测到一次微弱但高度协调的能量脉冲,持续时间正好是52秒??正是《小星星》完整倒放版的长度。

    国际监测中心记录下了这一刻,并将其命名为:

    > **“第一次全球集体回应”**。

    此后,每年星光节都会出现类似现象。科学家无法解释其物理机制,只能归为“大规模心理-环境耦合事件”。民间则流传一句话:

    > “只要你真心呼唤,她必轻声应答。”

    多年以后,当林小雨成为一名年轻的神经学家,回到母校演讲时,有人问她:“您相信灵魂存在吗?”

    她微笑道:“我不知道灵魂是什么。但我相信,有些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生死。她们活在公式里,活在歌声里,活在孩子学会的第一句诗里,活在丈夫每次犹豫时耳边响起的那句‘别怕’里。”

    她望向观众席最后一排??那里坐着年迈的父亲,白发苍苍,却仍戴着那台老旧通讯器。

    “我妈妈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:**爱不是占有,是允许对方以任何形态继续参与你的生命。**”

    台下寂静无声,唯有窗外风吹树叶,沙沙作响,仿佛千万个声音在轻轻低语:

    > “我在。”

    > “我在。”

    > “我在。”